专家预约热线

0755-82672227

联系我们

联系方式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:18898350099

心理咨询热线:0755-25841199

心理学爱好者群:390633061

社工心缘群:155275318

智慧家长群:307445582

亲子关系

请别当着孩子的面吵架!

发布时间:2015-04-02来源:发布者:

对于孩子来说,父母是他最可靠的依赖对象。因为父母在他心中是最伟大的人,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,这种紧张也必然转移到孩子的心灵上,从而使他感到不安和忧虑。有的孩子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因为一些挫折或不顺心的事,便牢骚满腹,甚至互相打骂。父母那种气势汹汹的样子。尖厉的叫骂声。

 

充满仇恨的语言,让孩子感到非常害怕,造成情绪紧张。孩子会认为亲人在相互仇视,家庭将会破裂。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,如果经常处在这种环境中,对孩子智力,个性和身体发育都有不良影响。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,还有损父母的形象,吵架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的弱点和缺陷,当孩子不愿意听从某一方时,便会利用这一点来反抗。

 

有的孩子则在忠实于父亲还是忠卖于母亲之间,感到不知所措,因而时常烦恼。有的孩子的父母利用孩子来反对另一方,在孩子面前诉说另一方的错误。这种做法也很不妥,等于把孩子卷入了家长的“战争”之中,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他根本还不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,只能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创伤,所以奉劝明智的父母不要在孩子而前吵架。

 

父母当着孩子吵架对孩子影响

 

1、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心理学研究者认为,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是由于学习,也就是模仿。其模仿的来源包括:暴力电视、父母及教养者的行为、同伴的行为等。夫妻吵架过程中,不仅仅是合理的争论,往往会丧失理智,许多刻薄的话、粗话乃至脏话也脱口而出,有的夫妻甚至大打出手。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,父母吵架时的神态、姿势、语气语调、用语他们都有可能学到。日后小孩子在游戏时,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,狠狠地打娃娃,或者,对小朋友说粗话、脏话。

 

2、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,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,悲伤,无助感等。夫妻吵架时往往吵得脸红脖子粗,用高八度的嗓门大喊大叫,常常把幼儿吓的不知所措。夫妻俩吵得激烈的时候,对孩子的哭喊也听而不闻。幼儿不由得以为爸妈不要自己了,倍感伤心和无助;而看到自己认为最亲密的人之间也针锋相对,孩子会感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避风港也不复存在,内心涌起深深的恐惧。

 

3、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,使孩子误以为吵架、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在人际交往中,出现不同意见或者冲突是正常的,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社交中的冲突。在小学低年级儿童写给“知心姐姐”的信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诉说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苦恼。在幼儿园中,幼儿的社交技能即出现了很大差异,也开始对人际关系问题敏感:小朋友为什么不跟我玩?有的幼儿只会采用强制性手段来解决问题。达不到目的就搞破坏,捣乱,进行报复。结果小朋友们更不理他。社交技能不是天生的,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。夫妻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,就吵架或者打架,往往使孩子误以为吵架、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,不知道应该克制自己的怒气,不会采用其他的、真正有效的办法解决冲突。

 

4、使孩子的情绪、性格、行为出现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,除了攻击性显著增强以外,孩子的情绪、性格发展都会出现扭曲,变得感情冷漠,对他人缺乏信任,为人刻薄,爱挑剔,脾气暴躁,或者性格内向,压抑,容易退缩,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。这样长大的孩子,容易走入歧途。

 

吵架后,如何安抚收到惊吓的孩子?

 

首先,夫妻俩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和好,明确无误地向孩子表明,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,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。

 

其次,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。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。比如孩子说害怕,要弄明白具体怕的是什么,是父母当时的高声喊叫,还是怕父母不要自己了。然后向孩子解释,说爸爸妈妈当时是一时冲动,没有控制自己,等等。孩子尽管对这些解释有点似懂非懂,但是看到爸爸妈妈平心静气地讲话,自然也会平静许多。时间久了,只要父母一直不再吵架,孩子就会把父母吵架的事情渐渐淡忘。

 

第三,注意孩子有没有模仿父母吵架的情形。孩子可能是无意的模仿,告诉孩子这不是好孩子应该做的就可以。有的孩子会说“爸爸那天就这么说的!”家长不要一句:“大人说的,小孩子不能说!”把孩子堵回去。应该承认,那天爸爸这么说也不对。

 

如果夫妻双方的关系的确难以调和,也应该尽量为孩子着想,理智地对待冲突,尽量对孩子解释清楚,向孩子保证不会不管他。既不能利用孩子年幼,对孩子历数另一方的不是,把恨和报复的种子撒进孩子幼小的心灵,也不能因觉得对不起孩子而溺爱孩子。